团结君今天介绍的人物可谓响当当——

中国干细胞领域的开拓者

赵春华


人物·档案


赵春华,1963年2月出生于山东青岛,2004年加入九三学社。

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双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众人,国际衰老与疾病协会(ISOAD)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干细胞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科首席科学传播学家。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干细胞”,听过的人不少,知道的人却不多。

“干细胞”

也叫“万能细胞”。

通俗说,当身体里某一部分的零件出现损伤,

通过胚胎干细胞,

可以实现复制,

替换掉原来的组织。

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

正引领着一场新的医学革命,

为实现全民健康迎来了新的曙光。

“成体干细胞、新药研究领域的鼻祖”

欧洲科学院副院长这样评价赵春华。

2018年11月19日,

赵春华当选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

这所欧洲科学院中

已有6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8年11月19日,赵春华当选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授勋仪式在巴黎塞纳河游船上举行。

毅然回国

1999年,怀着报国之心

赵春华放弃了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条件

毅然回国

原来,赵春华的父亲是一名军医,15岁便参加抗日革命,曾在一天中救治过280多名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但是却在救治过程中不幸被传染上黑热病,就在此时,上级组织派通讯员骑马300余里突破两道封锁线,把仅有的一支特效药送到疫区,挽救了赵春华父亲的生命。

回国后制定标准

回国后,赵春华面临着三大严峻挑战:

一是什么是最好的细胞群体,能应用于新药研发和治疗重大疾病;

二是能否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亚全能干细胞”,并体外制备床级干细胞产品;

三是能否证明干细胞药品在临床试验应用中安全和有效。

200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赵春华担任主任。

他领导团队首次发现亚全能干细胞,

并参与研发制定了我国首个干细胞制品产品标准,

标志着我国人体干细胞新药研究进入新阶段。


赵春华在进行干细胞实验。

科研最需要“原始创新”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

赵春华带领团队一直引领世界干细胞新药研究领域的发展。

除了成体干细胞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

赵春华还提出了“间充质干细胞组织系统”概念,

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还首次解密了中医“三焦”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及实质,

诠释了干细胞治疗治未病的实质。

2015年4月,

赵春华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中方首席代表,

牵头联合多国科学家,

合作制定了国际干细胞产品标准。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生物技术标准领域的影响力。

数年坚持下来,

他成功打造了中国干细胞科研技术梯队,

培养博士研究生63人,在读研究生14人,

建立了我国第一代从事成体干细胞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团队。

九三精神

赵春华说: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就是爱国民主科学。

“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能够将科学兴趣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是人生最幸运的事。”

“老一辈九三学社科学家们攀登科学高峰永无止境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民主的氛围激发了我们社员积极研究属于中国自主传新型、原创性理论,颠覆性技术。”

“九三学社给了我很好的‘工匠文化’的环境氛围。”

“我非常愿意为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这就是赵春华,

秉承着理想与情怀

将信念,

倾尽于科学与家国。

相关背景

其实,在国际上胚胎干细胞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因为它的全能性,导致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

目前来说,干细胞疗法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很多数据还需要大量科学实验来进行验证。但目前干细胞在某些领域已经也有了非常成熟的应用,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用来治疗白血病,这一技术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再比如呼吸道疾病、治疗肾病、治疗脑瘫、治疗自闭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内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和皮肌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干细胞疗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国虽然目前没有还没有正式批准干细胞新药,但是我们在临床研究和应用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

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王小宁表示:“华人科学家、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最为突出,评估发现,科学院的很多实验室在研究实力上都可以跟德国马普研究所及世界上知名的实验室相媲美。”

作者_杨琴冬子程恳

改写_吴姝静

本期编辑_赵丽娇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